鲁网7月21日讯7月17日,崂山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媒体见面会第七场,介绍崂山区金融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工作成效等情况。崂山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副主任、崂山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国成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持续开展“金政企”对接,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多形式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依托青岛市“春雨行动”和崂山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摸排4600余家小微企业和150余个重点项目的金融服务需求,累计摸排融资需求超过50亿元,达成授信约16亿元。同时,联动区内各街道办事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金融+产业/街道/楼宇”专项对接摸排,最大限度了解各行业领域企业融资需求。
线上线下(300959)金融服务同时发力。线上运用“金企通”金融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平台已汇聚40家金融机构213款金融产品,累计注册用户1551个,实现融资19.72亿元。线下联合区内职能部门,邀请青岛银行(002948)、青岛农商银行等20余家驻区金融机构举办多形式、多层次金企对接活动30余场,服务企业70余家,挖掘融资需求超5亿元。
加强重点领域企业融资需求对接。高度关注数字科技、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重点服务领域,鼓励驻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在科技金融领域,引导浦发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青岛市首单“研发贷款+研发转化保险”保贷联动业务,为某科技型企业提供500万元“浦研贷”贷款及40万元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保障;在乡村振兴领域,引导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青岛市首笔乡村振兴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为某乡村振兴类企业发放贷款1.86亿元;在涉海金融领域,引导青岛融担集团推出专项批量担保产品“海洋e担”,为涉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大金融赋能;在整园授信方面,青岛融担集团发布青岛首个专为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内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担保产品——“青担.园区e担”,单笔最高担保额度达500万元,担保期限最长1年,年化担保费率以0.5%为基准上下浮动。
打造“人才+金融”政策高地,不断改善金融营商环境
做好金融高端人才引育。积极参加千山峰会等活动,与高层次人才进行对接,吸引高端金融人才落户崂山;崂山区12位人才获评2024年齐鲁金融人才,获评人数位居全市首位;组织崂山区44位金融人才申报青岛拔尖人才(金融组);32位金融企业家获评2024年崂山区优秀企业家,获评人数超入选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为金融人才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摸排金融机构人才租房及购房需求,联合崂山湾集团举办金融人才安居推介会,推介崂山区保租房项目并组织现场看房,目前金融企业看房约50余次,已完成签约入住13户,已预订待入住25户;协助推进解决金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做好高层次人才办理登山年卡、预约健康查体等配套服务工作。
最大化发挥金融人才政策效能。用足用好“人才贷”风险补偿金、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金融人才证书奖励等金融人才政策,护航引导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贷”动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自政策实施以来,共计为区内近30家企业申请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资金、降低融资成本880余万元;共计为97名金融人才申请人才证书奖励111万元。充分发挥市、区两级“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作用,年内引导银行机构为区内企业完成“人才贷”授信超过1亿元。
鼓励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不断提升金融营商环境
加大培育深挖上市储备。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突出、财务指标达到一定门槛的企业统一归口纳入储备库。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具体进度等情况,及时对上市后备企业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的资本市场培训,切实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意识。
创新企业上市服务机制。建立助企上市“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和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机制,从企业股份化改制、引进战投、辅导备案、申报交易所等全流程入手,统筹协调解决企业上市挂牌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目前,崂山区上市公司密度、A股总市值居全市首位,在交易所审核、在证监局辅导等进入实质性上市阶段的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
主动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深入实施资本市场发展“春笋行动”,充分发挥驻区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力量,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不定期、分领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解读、业务指导以及个性化的诊断服务活动,切实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提升金融营商环境。
下一步,崂山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紧紧围绕“7+4+1”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精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融资服务模式、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激发实体经济内生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金融支持,切实增强区域金融竞争力和吸引力,以高水平金融赋能崂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问: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比如缺乏抵押物、自身规模小等原因,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崂山区多管齐下助力企业融资,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深入细致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春雨行动”等,联动区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多形式开展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摸排,分行业逐一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并针对企业需求通过金融问诊、金融巡诊等方式切实为小微企业解难题。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适度突破风控创新产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推出适合他们的纯信用产品,如“普惠e贷”“人才贷”“科创快贷”等,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不断提高细分领域金融服务实体质效。例如,引导青岛农商银行发布青岛市首个为渔业经营户打造的专属产品“蓝海渔业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5000万元。引导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青岛市首笔乡村振兴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通过制定个性化设备更新贷款方案,为某乡村振兴类企业发放贷款1.86亿元。三是发挥政府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落实好金融人才证书奖励、人才贷风险补偿金、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强化对辖区金融人才支持,强化对银行风险控制的支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记者提问:想问一下,崂山区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金融人才证书奖励政策需符合什么条件才可以申报?
(一)崂山区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申报条件
本政策主要对崂山区成立10年内的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和创新类人才落户企业,给予银行贷款利息补贴。
高层次人才对象包含以下:
1.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里A、B、C、D类人才。
2.区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者;在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以上,且在我区注册项目的负责人。相关赛事需区级主管部门认可。
3.崂山区区级相关人才称号获得者。
4.享受区级人才服务的高层次人才,资格认定需区级相关部门认可。
创业类人才须为申报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创新类人才须已与申报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二)崂山区金融人才证书奖励政策申报条件
本政策主要对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2级及以上、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北美精算师(FSA)、中国精算师(FCAA)职业资格认证的崂山区金融人才进行奖励。
1.申报人的条件
(1)申报人于崂山区金融企业就业并在申报证书奖励前在崂山区缴纳社保一年以上。
(2)申报人获得上述四类证书之一。
2.申报人所在机构的条件
注册关系、纳税关系均在崂山区的金融机构,具体如下:
(1)持牌金融机构: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及其设立的各类专业子公司(含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等。
(2)地方性金融组织: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审批或实施监管,从事相关地方金融活动,包含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或组织。其中,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需经中国银保监会审查同意纳入监管名单。
(3)私募基金或创投机构: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4)其他类金融机构。
记者提问: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金融人才证书奖励政策的兑现流程是什么,企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能够获得补贴?
崂山区严格按规定执行政策兑现工作,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高效送达企业、个人。通常每年下半年集中发布本年度申报通知,企业、个人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奖补政策申报,对照通知要求,准备好完整的申报材料(所需材料清单在通知中详细列出,不同政策有所不同),并在规定时限内通过指定渠道提报。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主要受理部门,收到材料后将依据既定审核标准与流程配资平开户,严格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并对补贴金额进行核算,必要时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核实。全部审核结束后,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形成本年度拟兑现政策及企业清单,报请区政府相关会议审议批准,最终由区财政局按规定程序发放奖补资金。(本网记者)
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